Posts

Showing posts with the label 日本🇯🇵

东京“性都”迷思:一场荒诞剧背后的现实悲歌

Image
最近,一则“东京沦为性旅游新地标”的新闻闹得满城风雨,网上议论声此起彼伏。不少人嘲笑、抨击甚至嗤之以鼻,但如果你稍微抬头看看东京这座灯红酒绿的都市夜景,会发现这场戏码比想象中更加复杂和沉重。接下来,让我们用一颗“黑色幽默”的心,带着点“笑中带泪”的态度,剖析这出荒诞剧的背后逻辑。 贫困的东京:霓虹灯下的疲惫灵魂 当年,日本的经济泡沫可是轰轰烈烈,GDP“跑得比风快”。可时过境迁,泡沫破了,日元贬了,东京的繁华也从“大家一起造梦”,变成了“谁能活下去谁算赢”。就连东京的年轻人,如今也不得不“下凡”到更接地气的生存方式中——而性交易成了其中一条显而易见的路。 “站街”的女孩,活在霓虹灯的阴影下 想想看,19岁的小美香(化名),才刚脱下高中校服,梦想还没来得及开花,生活就先狠狠抽了她一巴掌。为了支付生活费,她在歌舞伎町咖啡店找到了一份工作。但那点收入还不够她吃几顿拉面,无奈之下,只能站在公园等客,按小时收费,接待一晚5到10位“客人”。 你说她自愿?哦,别天真了。贫困像一张看不见的网,把她和无数同龄人推向无法拒绝的选择。正如一句讽刺的话所说: “她们选择站街,不是因为想,而是因为必须。” “性の旅游”:别有用心的外国游客涌入东京 近年来,访日游客中抱着“性の目的”的比重蹭蹭蹭往上涨。东京俨然成了继泰国芭提雅之后的“亚洲性都”,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。为啥?因为日本的风俗产业“不但合法,还光明正大地发展”,把“特殊服务”包装得如同一场成人童话般迷人。 根据2023年全球搜索趋势,“Hentai”稳居关键词榜首,而外国游客也成群结队奔向日本。有人是奔着富士山的美景去的,有人则奔着东京红灯区的“文化体验”去的。这两类人有啥共同点?都为日本经济贡献了外汇收入。只不过,前者拍的是富士山的雪,后者拍的是…你懂的。 为什么是东京?贫困与宽容的双重作用 经济压力:活下去是头等大事  经济下滑、物价飞涨,东京的生活成本高得让人喘不过气。年轻人扛不住了,中年人也一样。为了糊口,很多人只能在“性产业”中寻求出路。公园成了交易的临时集市,而这背后,是无数人被生活逼得退无可退的绝望。 社会文化:风俗产业的“合法化”  日本的“风俗文化”不但历史悠久,还成了不少外国游客眼中的“文化输出”。性产业不仅合法,而且产业链完备,年产值据说在2万亿到6万亿日元之间——这是个什么概念?差不多等于整...

中日关系怎么突然变好了?

Image
最近,社交平台上一个话题热度飙升:“一觉醒来,中日关系来到了20年中最好状态”。不少网友感到诧异:要知道,长久以来,中日关系都给人一种复杂微妙的感觉,原因嘛,大家心里也门儿清:历史纠葛尚未妥善解决,领土争端依旧存在,舆论氛围经常剑拔弩张……然而,在过去的几个月里,中日关系却接连释放出不同寻常的积极信号: 9月20日,中日双方就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海问题达成重要共识; 11月,中日两国领导人在旧金山会面,承诺以建设性态度寻找合适解决方案; 12月,日本外相岩屋毅访问北京,带来了一系列涉及青少年、旅游、媒体等领域的务实举措…… 大家不禁好奇:这到底是一种“回光返照”,还是真正的“雨过天晴”?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回溯来龙去脉,看看中日之间究竟有哪些“破冰”进展,又还有哪些“暗礁”在前方等着我们去跨越。 中日敏感而沉重的背景 说起中日关系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:敏感,太敏感;沉重,也太沉重。毕竟,两国之间矛盾点颇多,既有历史遗留问题,也有领土纷争,还有文化、民族情结等诸多纠葛。 钓鱼岛问题 :小岛面积虽小,但牵动人心可不小。 靖国神社问题 :牵涉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,争议无休。 慰安妇问题 :是无数中国乃至亚洲妇女难以磨灭的伤痛记忆。 除此之外,还有某些极端事件,或是极端言论,时不时挑动公众敏感神经,甚至酿成严重的社会对立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,倘若听到中日关系“拨云见日”,或中日之间传来了好消息,很多人的反应都是“真的吗?会不会只是官面文章?” 然而,回顾历史,其实并非每个时期的中日关系都如此紧绷不堪——两国也曾有过不少友好交流的高光时刻。比如: 1965年8月,北京举办中日青年友好大联欢万人大会; 1984年,大批日本青年来华访问,看故宫长城、游遍名山大川; 改革开放初期,日本对华投资在外资中占据相当份额; 乃至21世纪初,中日之间曾一度在经贸、文化等层面频繁互动…… 这些“曾经的美好”都说明,中日两国并非天生就水火不容,而是有着悠久的文化相近性与地理互补性,可以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。只是,后来一些矛盾被激化,一些机遇被错失,才使得双边关系时常波动。现在,难得再度出现局部“回暖”,大家难免抱以关注和期待。 核污水排海共识的达成 要说最近让人印象最深刻的“好消息”,非9月20日的那则中日关于福岛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的共识莫属。众所周知,日本自2021年起,就宣布将福岛核污水分批排放...

中产投资日本房产的十大天坑,你踩哪个我都佩服你的勇气!

Image
最近是不是被各种“日本房产投资”的广告刷屏了?什么“低价买房,高回报”,“16万人民币在日本买套房”,听着是不是很心动?别急着掏钱包,先听我给你盘点一下 中产决不能碰的十大日本房产天坑 ,看完再决定要不要冒这个险! 1. 带老年租客长期租约的房子,麻烦缠身! 你以为:  带租约的房子,买了就能马上收租金,省心省力。 现实是:  日本老龄化严重,老年租客可能因为健康问题无法按时支付租金,甚至可能在房屋内孤独去世。一旦发生这种情况,房子会被视为“事故物件”,未来出租和出售都困难重重。 最新数据:  截至2023年,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超过29%,孤独死现象频繁发生。 避坑建议:  谨慎购买带有老年租客长期租约的房子,尤其是无法提前解约的情况。 2. 租赁产权或产权不明的房子,小心钱房两空! 你以为:  房价便宜,地段不错,捡到大便宜了。 现实是:  有些房子只有租赁产权,土地不归你所有,租约一到期,房子可能也要归还。还有一些产权不明的房子,可能涉及复杂的法律纠纷,陷入官司泥潭。 最新动态:  2023年,日本政府加强了对产权不明土地的管理,但仍有大量土地归属不清,购买风险极高。 避坑建议:  购买前务必确认房屋和土地的所有权,避免陷入法律纠纷。 3. 1983年前的旧耐震房子,安全隐患大! 你以为:  老房子有历史感,价格也更实惠。 现实是:  日本地震频发,旧耐震标准的房子在强震中倒塌的风险高,安全无法保障。 最新情况:  根据最新建筑法规,银行对旧耐震房屋的贷款审批更加严格,保险公司也可能拒保。 避坑建议:  优先选择1983年后建造的符合新耐震标准的房子,确保居住安全。 4. 位置偏远、交通不便的房子,出行困难! 你以为:  远离城市喧嚣,环境清幽,价格便宜。 现实是:  日本公共交通主要依赖地铁,公交线路稀少,出租车费用高昂。距离地铁站步行超过15分钟的房子,日常出行极为不便。 最新趋势:  年轻人和上班族更倾向于居住在交通便利的区域,偏远地区的房子租售困难。 避坑建议:  选择距离地铁站步行15分钟以内的房子,确保出行便利。 5. 治安和环境差的区域房子,升值无望! 你以为:  地段繁华,人...

一名亚洲游客的日本风俗业观察

Image
来源:观廿 来到日本的第三天,在大阪一家酒店内,东赫遇到了一名从事风俗行业的本科毕业生。 “读了大学,为什么还要从事风俗业呢?”东赫满心疑惑。 女孩略带羞赧地答道,“因为我不是名校毕业,找不到好的工作。生活很艰难。” 今年8月份,亚洲人东赫前往日本,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,体验了当地风俗业的部分服务。在日本这个现代化国家里,风俗行业女性被凝视、物化的程度,令作为游客的东赫意外且震惊。 作为“色情大国”,当前日本风俗业店铺数量达61000家。据日本夜生活商业协会的一名代表理事推算,2020年日本约有100万女性进入到风俗行业,这其中不乏高学历者。 《东京贫困女子》作者中村淳彦道出了日本风俗业的现状——从事风俗业的女性,不再是受人哄骗误入歧途,此外,因消费过高破产或卷入高利贷不得不入行的情形也大量减少,如今,日本女性进入风俗业,只是为了填补每月三到五万日元的日常开销。 多重社会因素,以及性别不平等导致的女性贫困问题,是风俗业兴盛背后的残酷现实。 众目睽睽之下,那个戴着面具的少女正面朝天花板,全身赤裸地陈于餐桌之上。胸口上薄薄几片紫苏叶勉强覆盖住私密部位。这显然是刻意为之,不为遮羞,只为营造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。 很快,一粒粒寿司被小心翼翼地码放在这些叶子上。伴随着服务生的一声“请慢用”,筷箸开始不停起落,周围也随即响起饮酒作乐声。不时有人开起黄色笑话,换来了一片哗笑;也有人不怀好意地用筷子在叶子上轻轻一戳,故意来试探少女的反应。 少女始终纹丝不动,沉默得犹如砧板上的鱼。 这是一场典型的“女体盛”筵席,顾名思义,是以女性身体作为盛器,取代碗碟,来盛放各种食物。食客皆是男性,与其说是为了吃饭,倒不如说是在追寻着感官上的刺激。在封建时代,这样的形式或许尚可归结为男尊女卑的落后思维作祟,可一切在现代日本社会依旧发生着,就显得多少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了。 东赫是这场“女体盛”的参与者之一。他在东亚某国经营一家企业,因为对日本风俗业充满好奇,所以花费了相当于十几万人民币的天价,加入了一个“高端旅行团”,得以来到日本一窥究竟。而其他参与者与他类似,都有着一个体面的身份——或是金融从业者,或是有着自己的公司,年收入普遍有数百万人民币,乃至更多。如此一掷千金,换来坐在桌上,望着一个陌生女孩“心甘情愿”地躺在桌边,东赫坦言,“刚开始,感觉很怪异。很难想象一个女人会把自己当成物品,让人随意摆弄。可以说...

梅毒感染人数三破纪录!东京彻底沦为欧美男性乐园

Image
正所谓天道好轮回!作为全亚洲最发达的国家,没想到日本有一天也会沦为欧美“老白男”的乐园。 这些“老白男”在东京街头见到日本女性就搭讪,询问价格,惹恼了很多良家妇女,怒骂:“这些外国游客当日本是大ji院吗?” 据日本主流媒体《日经亚洲》披露:继去年创下14900名梅毒感染者纪录后,今年9月再创新高,新增感染人数突破15000人。从2021年—2024年,日本新增梅毒感染数一年比一年多。 一位经常找妹子“玩耍”的日企高管吐槽,最近自己都不敢出来玩了,“得病的概率太高了,身边好几个同事躺在医院了,还不敢和家里说,每次都用加班做借口去复诊。” 据他观察,日本梅毒大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外国游客“不讲规矩”,喜欢玩花活。 他说:“我们日本人很讲规矩的,非常重视安全,对自己、对妹子都好。”但外国人自由惯了,十个中有五个有特殊需求,不讲卫生,脏,容易得病。 上个月,有个和他相熟的妹子,在接待一位美国客人时,由于担心得病,拒绝了过分的要求。惹得对方不高兴,要求退一半的钱。女孩说,事情已经做了,你才说退钱,怎么不早说!不退! 结果,美国客人兽性大发,暴打了女孩一顿,一脚踹在她肚子上,拿走了她身上全部的钱,扬长而去。 女孩吃了亏,还不敢报警。因为按照日本法律,一般的xing交易案件,只抓女性,不抓男性,非常的偏颇。如果女孩报警,无异于自投罗网。 被打的妹子毕业于北海道的一所二流大学,学的护理专业,老家的工作不好找,便来东京找机会,打了三年零工,没一家大公司愿意给长期合同,不是临时工,就是劳务派遣。 几年下来非但没挣到钱,还欠了一些贷款。为了还债,走上了不归路。 妹子表示,现在像她这种情况的年轻女性越来越多,“经济不好,找不到好工作,做这行收入是打工的好几倍”。 做临时工,一个月25万日元,做这行,一天10万日元,一个月轻松入账200万,何乐而不为? 每当夜幕降临,东京有两个地方外国人最多,一个是老牌“红灯区”歌舞伎町;另一个是新近崛起的大久保公园。 歌舞伎町,很多中文自媒体都探访过,是东京颜色产业的集中地。你一进去,就会有中介用中文问候:“你好,来玩吗?” 然后七拐八绕把你带到某会所,开一瓶酒十几万日元的那种,中国游客进去,不消费个四五十万,别想出来。 而且花了四五十万,还办不了“正事”,这钱只是在会所里,女孩陪你喝喝酒、唱唱歌、聊聊天的钱,要办“正事”,自己出去谈价钱,和会所无关。 这种...

环游百国后的失望之旅:一位船员眼中的日本体验

Image
引言 在全球旅行过一百多个国家的船员李师兄,对每一个国家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感受。然而,当他踏上日本这片土地时,内心充满了期待与憧憬。日本,作为一个被誉为“旅游圣地”的国家,拥有美丽的樱花、高科技的城市和独特的文化氛围,理应是许多旅行者心中的理想目的地。然而,李师兄的日本之行却让他大失所望,成为他百国之旅中唯一一个不愿再次造访的地方。他给日本的评分仅为 2分 ,这个极低的评分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。本文将深入探讨李师兄在日本的亲身经历,解析他对这个国家的负面评价,并探讨这些体验背后反映出的文化差异与社会问题。 初次踏上日本:期待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远洋船员,李师兄每年都需要多次前往日本。然而,每一次的到访都未能满足他内心的期待。第一次抵达横滨时,他本以为会被繁华的都市景象所震撼,期待欣赏绚烂的樱花和体验高科技带来的便利。然而,现实却让他大感失望。 “第一次下船,我站在横滨的港口,四周没有想象中的高科技感,更多的是一种古老与陈旧的混杂感。引水员们大多是年迈的老人,年轻一代似乎对这个行业缺乏兴趣。”李师兄回忆道。他惊讶地发现,日本的引水员依然依赖传统的方法——一个简单的望远镜,就能准确无误地停靠船只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他的母国引水员却依赖先进的科技设备,显得更加高效和专业。 随着访问次数的增加,李师兄逐渐发现,日本的港口管理和服务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般先进和高效。每次下船,他都会被日本引水员的古老操作方式所震惊,内心的失望与日俱增。 公共卫生:表面光鲜下的隐忧 日本以其干净整洁的街道闻名于世,垃圾分类制度被誉为世界典范。然而,李师兄的亲身经历却让他对这一美誉产生了怀疑。 “有一次,我在夜晚漫步于日本的公园,原本以为会看到干净整洁的环境,结果却看到了年轻人随地小便,甚至一些年长者也在墙角解决个人问题。这与外界对日本清洁形象的认知大相径庭。”李师兄说道。 他进一步指出,日本的垃圾桶几乎无处可见,环卫工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段才会放置垃圾桶,这使得垃圾处理变得极为不便。“如果你没能在那段时间内扔掉垃圾,只能和它们多亲近一天。这种‘隐藏垃圾桶’的做法,实在让人费解。” 此外,李师兄还提到,日本的垃圾分类虽然看似精细,但大多是老年人的专长,年轻人往往简单粗暴地处理垃圾,缺乏细致的分类意识。“网上流传的关于日本无比清洁的传说,也许需要重新审视。” 礼仪之邦下的表里不一 ...

为什么说日本才是中国真正的镜子?

Image
还记得1840年的那声炮响吗?那是珠江口传来的隆隆巨响,仿佛一记重锤,瞬间击碎了支撑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儒家学说。整个中国的知识精英们,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,甚至开始了全面的自我否定。 一次意外的“改朝换代” 鸦片战争刚结束,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儒家学说的,竟然是洪秀全。这位饱读四书五经的秀才,突然觉得“子曰”不再灵验了。1843年,他读到了传教士梁发写的基督教小册子《劝世良言》,顿时觉得找到了新大陆。四年后,他又跟美国传教士艾萨克·罗伯特系统学习了基督教,心想:“嘿,这玩意儿比孔夫子那一套管用多了!” 于是,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,成立了太平天国。走到哪儿,就烧四书、砸孔庙、毁寺观,誓要把中华文明连根拔起。他的这场“革命”,得到了西方基督教世界的暗中支持,搞得声势浩大。 双重夹击下的中华文明 不光是基督教,伊斯兰教也来凑热闹。在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地区,掀起了腥风血雨,妄图分裂中国。面对这种内忧外患,中华文明一度被逼到了墙角。 还好,有曾国藩、左宗棠、李鸿章这些儒家知识精英,硬是顶住了压力,让这艘千年巨轮没有沉没。然而,风波并未平息。 “五四运动”:儒家学说的又一次打击 紧接着,“五四运动”爆发了。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,在各种西方思想的影响下,把清末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,统统归咎于儒家思想。他们觉得,要想让中国强大,必须彻底否定传统,学美国也好,学苏联也罢,总之要“全盘西化”。 可他们真的对了吗?其实,错得离谱!正是这种错误的想法,让中国多走了近百年的弯路。 日本的启示:儒家思想的现代化可能 你可能会问:“儒家学说不是中国的专利吗?跟日本有啥关系?”别急,其实今天的日本,正是当年儒家文明照在东亚的影子。从唐代开始,儒家学说就已经在整个东亚地区传播开来,包括朝鲜、越南和日本。 日本信奉的是唐初的儒学,后来遵循的是王阳明的心学,从未彻底接受过朱熹的理学。为什么呢?因为理学是为了解决农业文明的生存难题,而日本作为岛国,没有游牧民族的侵扰,也没有那么大的生存压力。 岛国的特殊性:没有接受理学的必要 日本没有外来侵略的压力,也就没有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求。他们按照周礼的方式,搞封建制,有个有名无实的天皇,外加一群大名,类似于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。 公元675年,日本颁布了肉食禁止令,主要吃素,导致人体型矮小,但好处是用更少的资源养活了更多的人口。既然没有外敌,又能自给自足,他们自然不用像中国...

日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?全面解析日本的社会与文化

Image
引言 日本,这个位于东亚的岛国,一直以来都是世界瞩目的焦点。无论是其经济奇迹、科技创新,还是独特的文化风情,都让人们对日本充满了好奇和兴趣。然而,对于日本的认知,许多人可能还停留在表面,或者存在一些误解。那么,日本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?为什么在过去的100多年里,日本能够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?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日本的方方面面,揭开日本神秘的面纱。 一、日本的历史背景 1.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 在明治维新(1868年)之前,日本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封建社会,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。德川幕府统治时期(1603-1867年),日本实行严格的锁国政策,与外界交流极为有限。这一时期的日本,主要以农业为主,经济相对落后,社会发展缓慢。 2. 明治维新的转折点 1868年,明治维新的爆发,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。日本开始废除封建制度,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,全面引入西方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理念。这场改革使日本迅速摆脱了封建束缚,迈向现代化国家的道路。 二、日本民族为何能够崛起? 1. 向西方学习的先机 1)开放贸易窗口 虽然日本在江户时期实行锁国政策,但却保留了与荷兰的贸易窗口。位于长崎的出岛,成为日本与西方交流的唯一通道。通过与荷兰商人的贸易和交流,日本得以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。 2)比中国更早接触西方科技 相比之下,中国在明清时期也实行闭关锁国,但对西方科技的接受程度更低。日本通过荷兰人,比中国更早地学习和引进了西方的科技知识。这样,日本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,起步比中国早了至少一百年。 2. 重视教育与高识字率 1)教育普及的决心 日本统治者深刻认识到教育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。早在明治维新时期,日本就开始大力推行全民教育。到1902年,日本的国民识字率已经达到90%。到了1909年,这一数字上升到98%,1910年,日本基本实现了全民扫盲。 2)与中国的对比 同期的中国,识字率仅有百分之十几。直到2000年,中国仍有6.72%的人口是文盲。直至2010年,中国才基本完成扫盲,比日本晚了整整一百年。高识字率为日本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知识分子,为国家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 3. 政府的积极改革与支持 1)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 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现代化改革,包括废除封建制度、引进西方法律体系、建设现代化的军队和工业体系。这些改革措施,使日本迅速摆脱了落后的农业国地位,跻身世界强国...

工薪家庭能去日本留学吗?

Image
近年来,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富裕家庭的专属,越来越多的工薪家庭也开始考虑将孩子送出国门,接受更广阔的教育视野。其中,日本以其高质量的教育和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,成为了不少人的首选。但对于工薪家庭来说,去日本留学真的可行吗?今天,我想和大家掏心窝子地聊一聊这个话题,希望能给正在犹豫的你一些参考。 一、高中毕业生的留学之路 对于高中毕业生来说,想要赴日读本科,通常需要先进入语言学校进行1-2年的语言学习,然后再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。这个过程看似简单,但背后涉及的费用却需要我们仔细衡量。 1. 语言学校费用 语言学校的学费通常在第一年需要缴纳约4万人民币。这笔费用包括了学费、教材费和部分的活动费用。虽然有些学校可能会提供奖学金或者学费减免,但大多数情况下,还是需要全额缴纳。 2. 大学学费 • 国公立大学 :日本的国公立大学以其高质量的教育和低廉的学费著称。四年的本科总学费约为11万人民币。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大学,这是一个相当有竞争力的数字。 • 私立大学 :私立大学的学费差异较大,四年总费用大致在20万~32万人民币之间。选择私立大学需要根据自身的专业需求和经济能力进行权衡。 3. 生活费用 在日本的生活费用主要包括房租、交通、饮食和其他日常开销。一般来说,留学生每年的生活费用约为5万~7万人民币。当然,这个数字会因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所在城市的物价水平而有所不同。 综合花费 • 选择国公立大学 :从语言学校到本科毕业,总费用约为40万~50万人民币。 • 选择私立大学 :总费用约为57万~70万人民币。 对于工薪家庭来说,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。但如果家庭能够提前做好规划,并合理安排资金,还是有可能实现的。 二、本科毕业生的升学选择 对于已经拥有本科学历的同学,赴日读研(修士)有多种途径,每种途径的费用也有所不同。 1. 直接参加修士考试 这种方式需要学生自行办理签证,提前赴日参加大学的修士考试。虽然省去了语言学校的费用,但需要自行承担赴日的机票、住宿和生活开销。费用因人而异,需要自行估算。 2. 通过语言学校考修士 这种方式与高中毕业生类似,先进入语言学校提高日语水平,然后再参加修士考试。需要承担语言学校的费用,约为4万人民币。 3. 先读导师研究生(修士预科) •...